图片、资料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史)、图集等编辑:孙建荣(欢迎指正、补充完善)校对:任广鹏“根据地”,是指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 图片 “革命根据地”,简称革命

话说“革命根据地”

图片、资料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史)、图集等编辑:孙建荣(欢迎指正、补充完善)校对:任广鹏“根据地”,是指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

图片

“革命根据地”,简称革命老区或老区,特指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军事指挥的中心地。

图片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历次革命战争中,建立、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依靠军队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组织民主政权,建立人民武装,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进行武装斗争的革命阵地,借以广泛地开展人民战争,粉碎强大敌人的进攻,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的胜利。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创立的根据地

图片

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中国革命部队没有根据地,只能是不停地转移撤退。毛泽东于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图片

1928年至1930年夏,是革命根据地建立第一个阶段:从大革命失败到第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图片

1930年夏至1931年秋,是革命根据地建立第二个阶段:革命根据地在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和党内反对“立三路线”的斗争中巩固和发展。

图片

1931年9月至1934年冬,是革命根据地建立第三个阶段:革命根据地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胜利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

图片

从1927年至1934年的七年中,党先后创建了井冈山、湘鄂西(包括洪湖、湘鄂边、襄枣宜、巴兴归、鄂西北等区)、鄂豫皖(包括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赣南、闽西(赣南、闽西根据地1930年以后又合称为中央革命根据地)、海陆丰(又称东江)、湘赣、湘鄂赣、闽浙赣(1932年12月以前为赣东北和闽北)、左右江、琼崖(又称海南岛)、闽东、苏北、陕甘边、陕北、川陕、湘鄂川黔(1934年6月至9月为黔东)以及鄂豫陕等革命根据地或革命游击根据地。

图片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由井冈山根据地开始向赣南进军,在赣西南、闽西建立红色政权,3月22日至29日,在吉安富田成立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包括龙岩、永定、上杭、武平、长汀、连城等县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9月,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11月27日,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最大时辖有瑞金、会昌、寻邬、安远、信丰、雩都(于都)、兴国、宁都、广昌、石城、黎川、建宁、泰宁、宁化、清流、归化、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永定等21个县,人口约250万。它对各地区的红军游击战争的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起了鼓舞和示范的作用。

图片

鄂豫皖根据地1930年4月至10月建立,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地区的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根据地组成。

图片

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在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

图片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至1930年7月贺龙等开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两省边界地区,包括洪湖、湘鄂边、襄枣宜、巴兴归等革命根据地。

图片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位于广西西南部边界。1929年12月至1932年冬由邓小平、张云逸等人在广西左右江地区领导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图片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交界地带,1934年11月26日由贺龙、任弼时等开创。1934年至1935年,红军在艰苦转战过程中开创了湘鄂川黔苏区,成为当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图片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交界地带,由贺龙、任弼时等1934年11月开创。

图片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4年12月,红军在鄂豫陕边创建新苏区,开辟了以陕西省的商洛为中心区域,包括湖北省的郧县、郧西,河南省的卢氏、西峡、淅川,陕西省的洛南、商南、丹凤、商县、山阳、镇安、柞水、蓝田、长安、宁陕、佛坪、洋县、旬阳等县的中心地带或边界地区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图片

各个革命根据地,从创建那日起,即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复不断的“围剿”,并受到党内各种错误倾向特别是“左”倾错误的危害,其边界、面积与人口是变动不定的,有些根据地丧失了,有些根据地受到了严重挫折,但在1927年﹣1934年10月的大部分时间内,红军和根据地还是曲折地向前发展的。全国红军最多时达30万人,根据地遍布十多个省份的边界。

图片

由于1931年1月﹣1935年1月统治全党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各革命根据地都遭到了极其严重的损失。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放弃历尽艰险所创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此之前,有的根据地的红军已经进行了转移;在此之后,除陕甘、陕北红军外,其余所有根据地的主力红军都先后退出了原来的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长征。

图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列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滇黔桂边游击区海陆丰和东江革命根据地琼崖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闽东、闽南、闽中革命根据地通海如泰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抗日根据地

图片

抗日根据地,又称敌后解放区。

图片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在敌后的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建立的以抗日民主政权为依托的战略基地。

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特别强调建立游击战争根据地。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在敌占区建立起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到抗日战争后期,党领导广大敌后军民共建立了陕甘宁、晋察冀、晋绥、冀热辽、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北、苏中、苏南、淮北、淮南、皖中、广东、琼崖、湘鄂赣、鄂豫皖、河南、浙东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亿,遍布全国的19个省区。

图片

晋察冀根据地晋察冀,即晋察冀边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1937年秋在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图片

陕甘宁根据地1937年9月,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共辖23个县。陕甘宁边区成了全国抗日的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民主运动,为敌后各抗日根据地提供了经验,在全国树立了榜样。共产党在这里创办了马克思列宁学院、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卫生学校,为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培养了大批干部。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欣欣向荣,成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

图片

晋绥根据地1937年9月下旬,贺龙与关向应等帅部进入晋西北管涔山脉地区。到1938年12月,开辟了以大青山为依托的绥西、绥南、绥中三块游击根据地,并逐步同晋西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构成晋绥抗日根据地。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绥远(今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广大地区。晋绥抗日根据地,在陕甘宁边区的门户上给敌人竖起一道难于逾越的屏障,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保卫了延安和党中央,并确保了党中央与敌后各根据地联系的交通线。

图片

晋冀豫根据地1937年11月13日—1938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是以太行山为依托的山西、河北、河南3省边界地区的抗日根据地。1945年8月,成立了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太行、太岳和冀南抗日根据地遂成为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华中根据地华中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至12月由华中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八路军的密切配合下,开辟和创建起来的。

图片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区域主要包括江苏绝大部分,安徽、湖北、河南、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从1938年4月开始,新四军各支队相继挺进华中各个地区开展游击战,建立根据地。

图片

山东根据地山东的共产党组织,从1937年10月至1938年6月,先后在盐山、乐陵、文登、长山、徂徕山等地领导起义,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并逐步开辟了十个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在宁津、乐陵、盐山等地开展游击战争。至1939年3月,开辟了冀鲁边根据地。

图片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7年9月至1938年1月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西北地区位于同蒲铁路以西,黄河以东,平绥铁路以南,汾离公路以北,是陕甘宁边区通向华北、华中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通道。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1938年1月,第一二○师扩大到六个团共2.5万余人。晋西北各县都成立了1000至2000人的自卫军或游击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逐步形成,到12月,开辟以大青山为依托的绥西、绥南、绥中三块游击根据地,并逐步同晋西北根据地连成一片。

图片

皖江抗日根据地皖江抗日根据地是1938年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位于安徽中部地区的抗日根据地。

图片

苏南抗日根据地1938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创建的抗日根据地。

图片

图片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0年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一个东至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至石德路、滏阳河,南跨陇海路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图片

图片

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游击力量赖以存在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战略基地。

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列表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苏北抗日根据地苏中抗日根据地苏南抗日根据地淮北抗日根据地淮南抗日根据地皖江抗日根据地浙东抗日根据地广东抗日根据地琼崖抗日根据地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河南抗日根据地闽浙赣抗日游击区东北抗日游击区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

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根据地主要分布在晋冀鲁豫、大别山、晋察冀、豫皖苏、陕甘宁和山东。

图片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模范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开始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中共中央机关继续在陕甘宁边区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并领导边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边区的重点进攻,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图片

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严峻形势,建立了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图片

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又在江淮河汉之间建立了4500万人口的中原解放区,成为解放战争的战略性根据地,为夺取全国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位于长江、黄河、淮河、汉水之间,以河南为中心,连接安徽、江苏、湖北、陕西四省,由鄂豫、皖西、豫西、陕南、豫皖苏、桐柏、江汉七块战略区组成。全区人口5357万,土地9197万亩。中原解放区东逼南京,南扼长江,西慑西安,控制着平汉、陇海两大铁路枢纽,是夺取全国 解放战争 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

图片

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的指挥中心。也是共产党最后的农村根据地。

图片

沂蒙山根据地。是中国四大根据地之一,山东省省委前身,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所在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

图片

大别山根据地。1947年刘邓大军重建。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图片

解放战争根据地(解放区)列表华北解放区晋冀鲁豫解放区晋察冀解放区东北解放区冀察热辽解放区西北解放区华中解放区鄂豫解放区皖西解放区豫皖苏解放区豫陕鄂解放区桐柏解放区江汉解放区中原解放区华东解放区苏皖解放区山东解放区华东解放区华南解放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解放区

图片

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对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发挥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建立、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